前言
最近从网上找到了一些分轨,尝试混了一首重型的金属乐。虽然是10年前的分轨,一些做法和如今有许多不同,但还是有不少体会,姑且记录一下,寥作纪念。
原曲信息如下:
Wall Of Death - Femme
来自葡萄牙死亡金属乐队Wall Of Death,歌曲的主题是女性为平等而奋斗
感想
第一点是时代特征。因为是练习,所以风格取向上还是以贴近原曲为主。而且因为我混这首歌的时候是全部使用的插件,也就是in the box的工作流,最后得到的结果与原曲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。我remix的版本可能更结实,更干净,但是就是少了那种氛围。
第二点是eq的使用。先说我的习惯:Q值在0.4-0.8,eq一般3段左右就够了。处理以eq提升为主,output再衰减。因为严格来说这是第一次试着混重型,我能感受到它和我平时eq的使用习惯差异非常大的一点就是处理或者说提升的量上。这次,吉他和人声上的处理量普遍在6db以上,有的接近甚至超过了9db。而我平时其他风格的处理量就不会这么大,3-6db就差不多了。
第三点是吉他,bass的信号。一般吉他和bass的录制是进DI盒再进放大再进录音机。也就是说,你会有没放大的DI信号,和放大后的过了amp的信号。对于制作人来说,可能没有放大器的硬件,那么就会用DI信号过一些dsp插件,这个先不提。我拿到的分轨里面,是有amp信号和di信号的。而我只用了amp信号。但是我知道也有人会把di信号补充乐器的低频,但就这个项目来看,我觉得没有必要。
第四点是失真和饱和。我尝试了很多玩法,最后的建议是,把他们当混响玩。当然每个人的手法不同,我使用混响一般是混音流程里面最最后的一个环节。也就是基本混完了,再加混响。肯定会觉得,那样的话,空间不是空空荡荡的吗?你是对的,正因如此,才方便我做乐器和各种声音元素的摆位。换句话说,如果一开始就考虑需要很大的混响的话,我往往会提前故意留下空间。同样的道理,放到重型里面,没有平行的饱和失真处理,你混完以后一定是密度不大的。空空荡荡的。这个时候再加饱和失真,慢慢提升填补歌曲的空间,同时不要扰乱其他的声音元素,就完成了。
第五点,混响!!!还是混响,哪怕说输出的时候混响上面-15db,它还是有意义的。有空间的声音才是活的声音。不过和流行不同,我使用了更加激进的方式。抛弃了一直以来喜爱的第七天堂,转而使用了许多奇奇怪怪的delay和混响。
其他的,像吉他适合的频率之类的,也会有点感悟。我感觉600~1k这个范围其实很重要。这是以前不会觉得的。不过我不觉得所有情况都会适用就是了。